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加强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经贸风险防范与协同应对,11月8日下午,“2022长三角产业安全发展论坛”在沪成功举办。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本次论坛以“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推动开放型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罗津,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处长蒋时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申卫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所长胡国宏(主持工作)等领导出席论坛。

启动仪式

  罗津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出了部署,为新时期做好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工作提供了指引。新时期做好贸易救济工作,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加强重点地区的协同合作和示范引领,健全产业安全保障体系,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护航。希望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商务主管部门,能继续携手共建长三角开放安全保障机制,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申卫华指出,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一方面加快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以制度红利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先后出台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制度措施;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外部经济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以工作确定性化解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挑战;此外,高度关注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商务部门合作交流,区域产业安全协同联动日趋紧密。

  胡金波指出,目前全球供应链正遭遇严峻挑战,而中国作为国际经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我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长三角置身于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势必要秉承贯彻国家战略的高度自觉,在稳链强链补链方面发挥坚实作用。本次长三角产业安全发展论坛对长三角区域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时代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构建与更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相匹配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与贸易救济体系,商议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

  胡国宏指出,在商务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下,在三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长三角产业安全发展论坛,潮起江海又一年,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站在研究任务、平台建设、行业培训、成果宣传、团队建设、专家库建设等方面继续深耕前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持续推进产业安全预警研究,总结理论经验。二是加大力度建设数据库和专家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搭建上海产业安全预警综合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四是定期邀请业内同仁召开专业研讨会,凝聚智库力量。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严重受挫,全球性、系统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持续累积的背景下,立足全球经贸政策调整动向,做好产业安全预警监测,不断充实长三角专家库,发挥长三角智库集聚优势,为长三角地提供针对性、精准性的产业安全服务,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在开放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是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工作站责无旁贷的使命。

胡国宏发言

  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金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发表高端演讲。

  以“在更高水平开放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同步开展,原海关总署驻上海特派办副主任谢秋慧,以及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欧菲光集团、阿里研究院、中微半导体等机构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参与对话。

  论坛期间,还对《外贸企业知识产权护航,保障企业贸易合规》等“首届长三角产业安全理论研究暨创新实践优秀成果”进行了表彰,并同步启动了“第二届长三角产业安全理论研究暨创新实践优秀成果”征集活动。

  论坛同期还首次发布了《国际贸易区域产业链安全评估规范》和《2022长三角产业链监测报告》。

  本次论坛,由商务部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工作站、上海产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中心及工作站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共同主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来自全国商务系统、本市各区商务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及企业超过2万人次到会或通过观看线上直播方式参加活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