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组织2025年特种设备应急演练。本次演练以“实战化练兵、精准化保障”为核心,覆盖电梯困人救援、压力容器(灭菌锅)故障处置及响应等关键场景,全面检验了研究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战效能,为科研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筑牢了坚实屏障。
作为科研单位安全管理的重要实践,本次演练从筹备到执行全程体现系统化、规范化特点。研究所提前成立由业务分管所领导、研究所纪委书记曹永牵头的演练工作小组,结合科研场所特种设备使用高频次、高风险的特点,针对性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报警响应—现场处置—后期复盘”全流程标准,细化各部门/平台的职责清单与响应时限,确保“指令下得去、行动跟得上、责任落得实”。
在电梯困人应急模拟场景中,模拟故障发生后,被困人员迅速按下紧急报警装置,监控室值班人员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同步联络后勤保障处与电梯维保单位。后勤保障处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调度人员抵达现场,通过对讲机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时通报救援进度;维保人员则严格按照预案,15分钟内携带专业工具到场,25分钟即完成安全救援与设备初步检修,全程衔接流畅、操作规范。
在压力容器(灭菌锅)演练过程中,模拟设备运行时出现压力异常升高的情况。操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紧急措施,首先向动物房负责人及研究所后勤保障处报告,同时通知物业专业维修部门进行检查。后勤保障处接到报告后,迅速作出响应,立即派遣机电维修人员断电并进行故障排查。在初步确认问题后,现场设置了警戒线并疏散了相关人员,随后联系专业设备维保公司进行处理。
参演人员通过“角色扮演+实景操作”的沉浸式体验,在实操中深化了安全意识、提升了应急技能。一线科研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多岗位协同参与,不仅熟练掌握了自救规范、压力容器异常时的紧急停机与上报流程,更在跨部门协作中明晰了“谁来做、怎么做、如何配合”的实操逻辑,让全员在实操中受教育、长本领,为应对真实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此次演练也通过实战为后续流程优化和预案修订提供了实践依据。
今后,研究所将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培训与实战演练,将“安全红线”意识融入科研工作全过程,以扎实的安全管理与高效的应急能力,为科研创新事业保驾护航。
应急演练现场
推送单元:后勤保障处
撰稿人: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