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3月5日晚,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李林接受记者视频“云采访”。

  李林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提高1岁”说起。他认为,提高1岁寿命,反映的是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的提高不仅是寿命的延长,更是健康年龄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不可以干预的是衰老,但可以让人‘老而不衰’。”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

  “十四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要实现年均增长7%以上,李林说,如果连续五年维持这个增速,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将达到较高水平。“事实上目前我国投入研发的钱并不少,但科研人员仍缺乏一个稳定的研发环境。”他指出,如果科学家把科研看作一种生存手段,就会着眼于发论文和申请经费,产生恶性循环。“只有当科研人员不需要再为科研经费奔走,能够潜心研究,才能十年磨一剑,推动科学技术走向‘无人区’。”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我国经过国际间的交流和学习,大量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也把创新的技术带回中国,让我国的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打压,正是因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但李林指出,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有很多研究,都是在别人指出了大路的方向以后,再快步跟上去。我们或许能赶超,甚至做得比别人更漂亮,但关键问题是,我们缺乏原创的,缺乏从零到一的突破。”

  未来中国必须持续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除了加大科研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和社会向科研投入资源。“企业不能光想着‘果子’,还要参与‘种植’。企业拿出钱来资助科研平台,国家也会反馈支撑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支持。”

  “上海在科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必须进一步充实基础研发投入。”李林指出,基础研究不仅仅是技术研发的过程,更是一个培育高精尖人才的过程,是打造上海人才高地的重要途径。

 

来源:伴公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