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
您当前的位置 :

  海产品主要包括海鱼、蟹类、虾类、贝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海产品有带鱼、鳕鱼、鳗鱼、大黄鱼、牙鲆、凤尾鱼、金枪鱼、玉筋鱼、面条鱼、鲳鱼、大菱鲆、小黄鱼、罗非鱼、石斑鱼、鲅鱼及各种虾类、贝类等。由于海产品具有味道鲜美、营养成分高、高蛋白低脂肪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等特点,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然而,海产品中有害物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要降低食用海产品所带来的疾病风险,就有必要了解这些有害物质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海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化学性有害物质、生物性有害物质及生物毒素三类,下面就这三类有害物质的特点及预防方法展开论述。

  海产品中存在的化学性有害物质污染主要有兽药、渔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污染。兽药、渔药残留主要集中在抗生素方面,如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污染是我国水产品养殖业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鱼类养殖业中添加抗生素的目的在杀菌防腐,但是抗生素使用不当会导致残留。而长期、低剂量摄入这些抗生素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引起其它健康危害,如氯霉素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磺胺类能破坏人的正常免疫机能和造血系统。损害人体泌尿系统,容易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引起结晶尿、血尿、蛋白尿,重者可发生尿少、尿闭甚至尿毒症。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而海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汞、镉,而且呈富集特性,处于食物链越高端,越容易遭重金属污染。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趋势为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重金属富集部位为内脏>头部>肌肉,因此,要少吃肉食性鱼,如鲨鱼、金枪鱼等,并且少吃鱼头、去除内脏。同时,为了避免因兽药、渔药残留及重金属残留所引发的疾病,要在正规市场购买海产品,并且和淡水产品轮流吃,一次食用不宜过量,每周食用量不要超过三次。

  海产品中生物性有害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性危害所导致的疾病占所有海产品食源性疾病的80%以上。海产品中细菌性污染有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黄杆菌、李斯特菌、耶尔森氏菌等嗜冷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和微观直菌等,而细菌性污染中90%以上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的海洋细菌,引起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腹痛、吐泻、发热等。重症型常出现脱水、休克症状。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多发于5~11月,高峰季节在7~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但该菌在外界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当温度为56 时5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在食醋中只能存活1分钟。少数种类的病毒会富集在双壳类海产品中引起相关疾病,例如毛蚶易富集甲型肝炎病毒引发肝炎,而牡蛎等贝类则易富集诺瓦克病毒引发肠胃炎。海产品中寄生虫感染几率较淡水鱼低,异尖线虫是目前海产品中对人体危害性最大的一类寄生虫,其致病性三期幼虫主要寄生于鱼肉等可食部分。这些生物性有害物的共同特点是可经高温杀死,因此避免生吃海鲜、生熟产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就能极大的降低生物性危害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目前报道的海产品中存在的毒素污染主要有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引起食源性中毒事件最多的生物毒素之一,其主要成分是STX类毒素。目前已经分离出30多种STX类毒素,主要有STX、NeoSTX、GTX1和dc-STX等几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通过阻断细胞内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主要表现为摄取有毒贝类后15分钟到2~3小时,出现唇、手、足和面部的麻痹,接着出现行走困难、呕吐和昏迷,严重者常在2~12小时之内死亡。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贝类的肠腺部分,只要加工时去除肠腺,就能避免因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风险。

  针对目前海鲜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工商部门会向重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继续推行“海产品来源实名标注”制,并在加强对海产品市场的巡查力度的同时,针对季节时令特点、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点和日常巡查发现的重点业户等情况,及时组织对重点海产品的抽样检验工作,委托有合法资质的检验检疫单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海产品抽检,及时向社会公示监测情况,指导群众安全消费。

作者: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周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