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9月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举办2025年第三期“知识产权管理与成果转化论坛”。论坛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成果的实用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通过特邀嘉宾政策解读、一对一答疑、分类引导、精准赋能等环节,为科研团队提供了一场精彩的科技成果“转化门诊”。

“科创界”创始人徐荣博士、上海探九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邹涛及团队受邀做专题分享与辅导。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徐汇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吴波,上海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于颖,营养与健康所党委委员李虹研究员出席论坛,研究所科研一线、支撑平台、职能部门等五十余位科研人员、研究生及职工参会。会议由研究所成果转化与合作处处长姚刚主持。

上午专家分享环节,徐荣以“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分享”和“商业计划书撰写辅导”为主题,系统解析了从技术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路径。他结合多年成果转化经验,指出商业计划书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技术团队梳理逻辑、明确市场定位的重要过程;生物医药项目尤其应注重与产业价值及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给出了具体辅导和建议。在交流环节,李虹对嘉宾提出的“科研成果应注意通过专利等形式实现保护和转化”的观点表示高度认同。她认为,科研人员需要增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既是保障创新成果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前提。

下午“转化门诊”环节,邹涛首先介绍科技成果直通车“转化门诊”的内涵,提出用投行思维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新思路。他认为,转化门诊为科技成果转化架设了中立的桥梁,作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实操问题的有效抓手,对于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起着关键作用。随后他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成果转化中的关键环节和解决方法,也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共鸣。在项目问诊环节中,来自生物医药、食品营养、皮肤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不同领域的6个科研项目分别得到一对一的问诊支持。针对不同项目的转化难点,专家团队给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并从知识产权转化、专利保护布局、转化路径选择、商业模式设计、转化成果价值放大等角度为项目团队开出了精准的“解题良方”,赢得了与会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反馈。

本次活动由研究所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第一、第二党支部、管理与支撑第二、第三党支部以及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共同承办,同时得到了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徐汇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及上海枫林国际科创孵化器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为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系统性难题,畅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营养与健康所将持续深化与上海市、徐汇区产业链上下游机构的协同合作,围绕科研人员实际需求,通过专题讲座、“转化门诊”等形式,持续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进程。


论坛现场


推送单元:成果转化与合作处

撰稿人:王恒哲、胡亚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