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团队负责人

熊燕
博士 研究馆员 硕士生导师
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健康科技智库),情报部主任
研究方向:战略情报
电子邮件(E-mail):yxiong@sinh.ac.cn
电话(Tel):021-54922977
传真(Fax):021-54922968
简历
2020–至 今: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研究馆员
2005-202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研究馆员
2002-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
1994-2002年:海南师范大学 生物系 副教授
1991-1994年:西南师范大学 生物系 硕士
1989-1991年:四川冕宁师范学校 教师
1985-1989年:重庆师范大学 生物系 学士
研究内容
从事生命科学与健康领域的战略情报研究及决策咨询,重点关注合成生物学、脑科学、营养科学等领域,主要开展科技政策、学科前沿、技术预见,以及生物安全、生命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 (* 通讯作者)
- 陈大明, 张学博, 刘晓, 马悦, 熊燕*. 从全球专利分析看DNA 合成与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趋势. 合成生物学 2021;2(3):399-411
- 马悦, 汪哲, 薛淮, 刘晓, 张学博, 陈大明, 熊燕*. 中英美三国合成生物学科技规划和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生命科学 2021;(12):1560-1566
- 陈大明, 周光明, 刘晓, 范月蕾, 王跃, 毛开云, 张学博, 熊燕*. 从全球专利分析看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趋势. 合成生物学 2020;1(3):372-384
- 王慧媛, 刘晓, 薛淮, 赵剑峰, 熊燕*. 完善安全管理,促进基因编辑作物的科技与产业发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20;56(11):2317–2328
- 陈大明, 赵晓勤, 缪有刚, 毛开云, 熊燕*. 全球冠状病毒研究态势分析及其启示. 中国临床医学 2020;27(1):1-12
- 刘晓, 曾艳, 王力为, 周光明, 熊燕*. 创新政策体系,保障合成生物学科技与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33(11):1260-1268
- 陈大明, 刘晓, 毛开云, 熊燕*. 合成生物学应用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36(7):117-126
- 刘晓, 王小理, 阮梅花, 熊燕*. 新兴技术对未来生物安全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31(4):439-444
- 熊燕, 刘晓, 赵国屏.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学与社会 2015;5(1):1-8
- 阮梅花, 王小理, 王慧媛, 熊燕*. 中美脑科学领域比较分析. 生命科学 2014;26(6):665-673
- Liu Xiao, Wang Huiyuan, Wang Fang, Xiong Yan*. Artificial Life — A Promising Future of Synthetic Biology.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28(1):20-22
编写(编译)报告
- 《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2017,2021
- 《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13-2021年),科学出版社
-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报告》(2018-2021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会聚观:推动跨学科融合》(编译),科学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