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研究组长

中科院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遗传学课题组组长
研究方向:非整倍体(基因组不稳定)对细胞命运的影响
电子邮件(E-mail):yctang@sibs.ac.cn
电话(Tel):021-54923273
简历
2017–至 今: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研究员
2013-2016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2008-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 博士后
2002-2007年:慕尼黑大学/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 生物化学系 博士
1999-2001年:台湾中研院 研究助理
1997-1999年:台湾阳明大学 医学生物技术系 硕士
1995-1997年:台湾中研院 研究助理
1991-1995年:台湾东吴大学 学士
研究内容
非整倍体 (Aneuploidy) 是一个染色体组成异常的状况。 在1914年Theodor Boveri提出肿瘤细胞基因组存在非整倍体的发现后,非整倍体与肿瘤的关联性研究愈发重要。近年来NIH CGAP的分析确认了90%以上的肿瘤和5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具有非整倍体现象,为癌细胞的主要标记之一。为了研究非整倍体对细胞命运的影响,以及发展靶向非整倍体肿瘤的干预手段,我们建立了非整倍三体小鼠纤维母细胞(trisomic MEFs)和可诱导的非整倍体细胞来探讨其对细胞在蛋白稳态、能量代谢和表观遗传等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另外,我们也通过化学生物学的手段,筛选出选择性抑制非整倍体细胞生长的小分子化合物,例如AICAR、17-AAG(Cell 2011)、RHT(Science 2013)、DL-PDMP(Cancer Research 2017)等。通过非整倍体及基因组不稳定的机制研究,我们希望阐明染色体错误组成后对机体代谢、功能、甚至衰老的影响,最终发展解决基因组紊乱的的干预方法。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探讨以非倍体为靶点的癌症治疗新方法;
2. 探索非整倍体改变基因表达谱的机制;
3. 研究非整倍体如何影响细胞的生理穏态。
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 Liu X, Li C, Li Q, Chang HC, Tang YC*. SIRT7 Facilitates CENP-A Nucleosome Assembly and Suppresses 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iScience 2020 Aug 15;23(9):101461
- Ou J, Li H, Qiu P, Li Q, Chang HC, Tang YC*. CDK9 modulates circadian clock by attenuating REV-ERBα activit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9 Jun 11;513(4):967-973
- Tang YC#, Yuwen H, Wang K, Bruno PM, Bullock K, Deik A, Santaguida S, Trakala M, Pfau SJ, Zhong N, Huang T, Wang L, Clish CB, Hemann MT, Amon A. Aneuploid Cell Survival Relies upon Sphingolipid Homeostasis. Cancer Res 2017 Oct 1;77(19):5272-5286
- Santagata S#, Mendillo ML#, Tang YC, Subramanian A, Perley CC, Roche SP, Wong B, Narayan R, Kwon H, Koeva M, Amon A, Golub TR, Porco JA, Whitesell L, Lindquist S*. Tight Coordination of Protein Translation and HSF1 Activation Supports the Anabolic Malignant State. Science 2013 Jul 19;341(6143):1238303 (# Equal contribution)
- Tang YC, Amon A*. Gene Copy-Number Alterations: A Cost-Benefit Analysis. Cell 2013 Jan 31;152(3):394-405 [Review]
- Tang YC, Williams BR, Siegel JJ, Amon A*. Identification of aneuploidy-selective antiproliferation compounds. Cell 2011;144(4):499-512